新澳彩资料免费资料大全33图库-免费完整资料 Sat, 27 May 2023 01:34:3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5.5 新澳彩资料免费资料大全33图库-免费完整资料 /2023/03/24/jingcaihuigu-mrd-linchuangyingyongxueshuyantaohuiyuanmanzhaokai/ /2023/03/24/jingcaihuigu-mrd-linchuangyingyongxueshuyantaohuiyuanmanzhaokai/#respond Fri, 24 Mar 2023 01:23:09 +0000 /?p=6034
MRD 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

为了总结和归纳MRD(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领域的临床研究、综合诊疗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新进展,推动精准医学在肺癌,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作用,助力新诊疗方案的推广,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MRD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3月19日在徐州阔然医学检验实验室阶梯会议室圆满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孔凤鸣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宋兵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王翔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欣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正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鑫教授、阔然生物医学经理胡进祥先生分别做主题演讲,会议同时邀请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张淼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汪舸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平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鲁铭教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刘家袁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魏鑫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栋庆教授、青岛市立医院肖永来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史一楠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龚龙波教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郭晶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谢志远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韩亮教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杜永亮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张有为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程传乐教授就MRD和NGP(下一代病理技术)新进展,展开多视角、多领域的深入交流与探讨!

开场致辞

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致辞

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于今天会议涉及的主题之一“NGP”下一代代病理技术,沈波教授也结合日常的临床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提到了自己的团队正在开展mIHC的相关研究,最近成功染了9色指标,效果很好。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孔凤鸣教授致辞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孔凤鸣教授致辞

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内科的孔凤鸣教授也做出了精彩致辞。孔教授肯定了中国的精准诊疗比美国要高一个层次,但是目前国内精准诊疗公司较多,对于患者而言易造成选择困难,作为此次大会的组织方,阔然公司与其它公司差别及优势在哪里,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会议分享和讨论中好好了解,也希望借此次大会同大家一起学习MRD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知识。

接下来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杨欣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韩正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赵鑫教授,阔然生物的胡进祥经理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会议上半场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宋兵教授主持

会议上半场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宋兵教授主持

肺癌MRD介绍及临床研究进展

杨欣

来自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杨欣教授,以《肺癌MRD介绍及临床研究进展》为题向大家做了第一场汇报。杨教授提到,肺癌相关专家共识明确了MRD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场景,陈述了两种常见的MRD检测策略的优劣势。在具体的临床研究中,评估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NADIM研究,发现ctDNA状态与PFS和OS显著相关;在患者术后阶段,MRD评估可助力发现早期肺癌的早期复发,比影像学提前预警复发;纵向的MRD动态监测根治术后复发风险表现更好。在晚期肺癌中,MRD监测同样可以指导晚期治疗,MRD监测能预测MET耐药后TKI联合治疗效果,PD-L1长期获益患者利用MRD预测最终复发风险预测。最后,对脑转移患者,脑脊液ctDNA能更好预测颅内PFS。

在学术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的张淼教授,表示MRD外科合作机会大,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环节,特别是新辅助pCR患者到底是否需要手术仍是临床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否可以基于ctDNA检测减少患者创伤,减少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需要这项技术后续的发展和充分临床验证来做出回答。

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汪舸教授,提到MRD动态检测来连续监测复发风险变化和病情变化,希望由目前2周MRD报告周期尽可能缩短为1周来为临床患者的术后治疗及时提供参考依据。

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刘平莉教授,肯定了MRD监测在提前预警复发方面的价值,再次强调新辅助和辅助过程中MRD检测的意义,局晚和晚期的化疗,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应用,都是MRD的重要应用场景。关于检测的时间点如何选取,需要公司同临床结合给出确定的推荐或标准。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胸外科的鲁铭教授,提到胸外科最关心手术“切的干不干净”,其次就是I期肺癌有一小部分还是会早期复发,如何识别这些患者提高生存是临床关切。其次,以临床中具体遇到案例来再次讨论pCR的问题:该患者新辅助放化疗达到pCR,最后还是实施了手术,病理上也显示切得很干净,那么是否可以利用MRD检测来评估pCR和手术必要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来自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的刘家袁教授,表示MRD对于手术术式确实展示出了应用潜力,比如早期MRD阳性患者是否增加淋巴结清扫,早期MRD阴性患者建议的检测时机等,这类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据给出解答。

MRD检测在肠癌中的应用

韩正祥

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的韩正祥教授,带来了第二场汇报《MRD检测在肠癌中的应用》。韩教授明确提到MRD是种疾病状态,而ctDNA属于检测材料或工具。结直肠癌中MRD共识也提出相应的MRD的应用价值,MRD监测能比影像学提前4、5个月提示复发。MRD的个体化和固定化检测的这两种策略都有自己独特优势,但个体化检测只能分析已知突变,而固定panel可以发现新发或新克隆突变,且包含基因数量更多,个体化先进行组织WES测序则更特异。回到具体临床实践中,II期结直肠癌到底是否需要化疗,DYNAMIC等研究表明基于ctDNA指导患者辅助治疗可以在不增加复发风险的情况下减少化疗使用比例。II期肠癌还是有20%患者复发,对于辅助化疗如何在具体患者身上精确实施“加法”和“减法”,需要未来更多的数据支撑。

在学术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的魏鑫教授,提到外科上的共识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但实际是筛查敏感性不尽如人意,临床上R0切除患者是否痊愈,利用更灵敏的血液ctDNA检测是否能解决以上疑问。实际中患者存在高复发,原因是残留微小病灶,高灵敏ctDNA可以很好评估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以避免一部分患者化疗毒副作用伤害。其次,能否早期评估辅助治疗疗效来及时调整或转换治疗方案也是ctDNA检测需要发挥作用的临床场景。

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李栋庆教授,注意到术后辅助放疗的副作用,关心是否可以利用ctDNA检测来预测预后甚至指导,其次ctDNA检测流程的优化及更普惠的价格能更好在临床推广。

来自青岛市立医院的普外科的肖永来教授,肯定了MRD监测对于患者术后精确治疗的意义,从前两位嘉宾分享中了解到MRD监测价值,期待与阔然的进一步合作。

来自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的史一楠教授说道,基于前面嘉宾的分享了解到,新技术ctDNA MRD监测的出现重塑了大家对疾病肿瘤的进一步认识,早期、局晚期和晚期都有MRD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在肺肠癌等较领先的MRD研究的癌种,都发表了关键且重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成果,从大的癌种中建立好MRD检测的方法扩展应用至其它癌种,比如胰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生存期较短的癌症,能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

会议下半场由徐州市中心医院王翔教授主持

会议下半场由徐州市中心医院王翔教授主持

NGP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进展和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赵鑫教授,做报告《NGP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进展和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赵鑫教授,做报告《NGP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进展和应用》,揭示了病理学的发展历程,NGP的定义、优势,以及技术(染色、成像、分析)上的创新。国内外的学者都推荐使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了肿瘤微环境(TME)的组成、定位和功能,并表示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s)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学术交流环节,来自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的龚龙波教授,表示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对外科非常重要,技术是否可靠直接决定了治疗的精准。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的郭晶教授表示,现在免疫治疗很火,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如何区分对免疫治疗敏感的人群,是重中之重。有了mIHC这个武器可以进一步筛选更精准的biomarker,然后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验证,筛选出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的谢志远教授表示,作为一个外科大夫,要勇于接受新概念,比如NGP。依靠现有手段和技术是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预后或者精准诊疗的,希望NGP技术的应用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明确的预后判断。

NGP+MRD产品技术特色介绍

阔然生物医学部的胡进祥经理做报告《NGP+MRD产品技术特色介绍》

接下来,来自阔然生物医学部的胡进祥经理做报告《NGP+MRD产品技术特色介绍》,介绍了MRD目前的两种策略Tumor-informed和Tumor-naive,及其优劣势比较。经WES初检+200000×的MRD检测可以更早、更完整的捕获肿瘤ctDNA的信息。以mIHC技术为代表的NGP检测是未来诊疗的新方向,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临床场景,希望NGS+NGP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更加精准的筛选能从临床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人群。

在学术讨论环节,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的韩亮教授表示,学习到新的概念MRD、mIHC。MRD一般与外科围手术期有关,可以预测肿瘤复发风险。NGP以mIHC为代表尝试解决目前比较困扰的biomarker问题,可以帮助构建免疫评分,帮助筛选患者人群,为临床病人提供服务,而这需要更多的临床病理做进一步的验证。

来自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的杜永亮教授表示,平时关注更多的还是临床知识,ctDNA早在2015年就有人在推,但是那时候ctDNA质控做不好,就没有很好的接触。如今,由于技术的进步,ctDNA可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另一个新技术NGP,可以在一张切片上完成最多9个指标,可以大大节约临床上珍贵的样本,做到精准的个体化诊疗,为病人的免疫治疗提供精确指导。

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的张有为教授表示,目前有很多家公司都有MRD的产品,而阔然基因有广阔的应用基础,公司团队很强大,收集的文章都是近期发表的,无论是在临床上还是在科研上对我们都是很大的助力。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的程传乐教授提到,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临床上的诊疗模式,之前关注的更多的还是手术技巧的训练,现在可能还要关注一下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手术后复发的监测,MRD大有可为!目前临床上没有很好的标志物,NGP可以很好的切入临床上的痛点,而且要不断学习新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这两个技术可及性都很高。

会议总结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沈波教授提到,临床上已使用MRD,但是NGP还是处于基础应用上,现在正处于向临床推广的阶段,NGP可以节约标本,检测效率高。NGP的成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若能被临床接受,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希望NGP的研发和临床推广能够更快一点,能够尽快的在临床上实现商业化的落地,走到肿瘤微环境的诊断上去。

孔凤鸣教授

最后,孔凤鸣教授表示,目前MRD监测仍需要面对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和挑战。虽然目前已有关于MRD研究的大文章的数据,但我们国人的MRD研究数据仍不足,所以呼吁现场参会的外科医生都把自己的病理标本拿出来,共同做一个大的队列,做出更多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权威数据。关于“什么样的患者需要什么的治疗方法?”这一问题,就需要针对患者做个性化的检测才能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中国需要原创的数据,需要更有临床意义的数据,希望大家一起合作,利用这两个新技术,做出更好的临床研究。

会议期间参会专家就“阔然”一词的含义进行了活跃的讨论。大会主席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沈波教授引经据典,发现这个名称最早来自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三条不远,五达非难,信乃阔然,遂不蒙问”。阔然生物副总经理吴甘君女士做出了精彩解读:“阔”,门中有一个活,就是希望阔然给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一个活的希望,打开活着的大门。

]]>
/2023/03/24/jingcaihuigu-mrd-linchuangyingyongxueshuyantaohuiyuanmanzhaokai/feed/ 0
新澳彩资料免费资料大全33图库-免费完整资料 /2023/02/17/huiyibaodaokuoranjiyinzhulinaomoliufenzizhenliaozhuanjiagongshi2022yingwenban-fabuhuichang/ /2023/02/17/huiyibaodaokuoranjiyinzhulinaomoliufenzizhenliaozhuanjiagongshi2022yingwenban-fabuhuichang/#respond Fri, 17 Feb 2023 08:42:40 +0000 /?p=6000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共同主办,阔然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脑膜瘤分子诊疗专家共识(2022)英文版–线下发布会2月16日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期间圆满召开。

2021年5月初,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毛颖院长的指导下,由华山医院的宫晔教授和钟平教授发起、启动了这部共识的筹备工作。历时一年多,召开共识编写项目线上启动会、修订会和定稿会。历经制定标准、文献调研、临床问题构建、确定共识框架、撰写和讨论修改文稿、评分投票、修稿审定等环节,最终全部编写完成。
钟平

会议伊始,大会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钟平教授对参加脑膜瘤分子诊疗专家共识(2022)英文版–发布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经过一年多的的准备修订,去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得到修订组专家们大力支持,在这里表示一并感谢!

开幕式致辞

王硕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王硕教授进行致辞,王教授提到对于任何疾病第一步都是诊断,一个明确的诊断才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一个基础。对于脑膜瘤也是一样,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脑膜瘤的明确诊断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包括手术切除、后续治疗。所以脑膜瘤的分子诊疗专家共识是一个非常好也是非常有用的共识。

周良辅

中国工程院周良辅院士进行致辞,周院士提到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是目前传统的WHO 组织学评估脑膜瘤预后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对脑膜瘤的研究进展,在2021版WHO CNS5指南中也增加了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但是对脑膜瘤还没有形成分子病理和组织学病理整合诊断来指导临床治疗,脑膜瘤分子诊疗专家共识通过前期讨论校订等环节今天正式发布,为脑膜瘤的预后评估、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也提出专家共识是基于文献,这一版本脑膜瘤诊疗专家共识也是主要基于文献中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对脑膜瘤的进一步研究,共识是需要进一步再修订再完善。

毛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院长进行致辞,毛院长提出一个概念:同病不同命,这一点在胶质瘤中已经有相关体现,在脑膜瘤中尤其是间变性脑膜瘤中也有相关体现,这有可能是由于不同的marker导致的预后差异,这与脑膜瘤现有研究也很契合。脑膜瘤分子病理研究及相关诊疗共识的发布对临床、对病人是非常有用的。随着脑膜瘤分子标志物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对于在脑膜瘤中分子靶标与治疗之间的相关性也是需要探索和研究。

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1
共识修订组专家合影

共识修订组专家合影

接下来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宫晔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陈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岳树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刘志雄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邓佼娇博士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共识的制定过程介绍

宫晔

宫晔教授首先对脑膜瘤WHO组织学分级演变和脑膜瘤的分子诊疗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基于脑膜瘤的现有研究,2021版WHO CNS 5首次将脑膜瘤分子标志物纳入诊断标志物。目前对于脑膜瘤的综合治疗的研究仍在继续。在对制定流程和共识制定时间轴进行详细介绍的同时也透露中文版即将发布。同时也提到在共识发布后还有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多中心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根据研究进展定期更新内容,升级指南。

脑膜瘤分子诊疗-病理视角

共识修订组专家合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陈宏教授从病理视角介绍脑膜瘤分子诊疗,陈教授首先从脑膜瘤的起源、流行病学进行了介绍。在介绍到脑膜瘤的组织学病理,提到了良性脑膜瘤同样也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这导致病理和临床存在差异。现有研究发现提示低级别脑膜瘤预后差的分子标志物,对于具有这类分子标志物的人群可以密切随访或者采取干预治疗。在2021版WHO CNS5中的脑膜瘤诊断标准中提到脑膜瘤的分级取决于核分裂像,脑侵犯或特定的组织学及分子特征,需要组织病理结合分子特征指导脑膜瘤分型和分级,在2021版EANO指南也将分子特征引入分型诊断依据。分子诊断正在迅速发展,组织用于分子诊断和未来的靶向治疗非常值得推荐。

脑膜瘤分子诊疗-病理视角

共识修订组专家合影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岳树源教授对共识进行解读和临床意义探讨。岳教授首先强调了肿瘤的精准诊断对外科医生的作用重大,外科医生也是需要了解相关知识。进一步介绍了肿瘤诊断的历史,从最开始从肿瘤细胞学形态判断,到结合临床,再到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关蛋白,到现在的分子标志物检测,脑膜瘤的诊断也越来越完善,诊断也越来越精准。这对于外科医生的治疗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对于脑膜瘤分子生物学特征相关研究进展迅速,今后也会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为脑膜瘤的精准化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而努力。

共识修订组专家合影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刘志雄教授对脑膜瘤共识中激素受体与脑膜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随访中的应用部分进行了进一步介绍,刘教授再次强调脑膜瘤的诊断需要迈进分子病理诊断时代,从而推进脑膜瘤精准诊治。脑膜瘤现有研究表明激素受体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相关,包括SSTR2、PR、ER这些指标都有相应的研究报道证明是可以对脑膜瘤进行预后提示。靶向SSTR激素受体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相关研究也是指南将这些指标纳入的依据。最后刘教授也提到了激素与脑膜瘤发生发展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案发布

共识修订组专家合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邓佼娇博士介绍了脑膜瘤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案—分子分型指导术后辅助放疗,邓博士提到对于脑膜瘤的术后辅助治疗目前存在如辅助治疗的时间、剂量和方式细节推荐,对于不同级别的治疗推荐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索:脑膜瘤分子分型筛选术后辅助放疗人群,以及加强对脑膜瘤放射生物学的理解从而为提高放疗敏感性提供依据。目前脑膜瘤现有治疗相关临床试验很多,但是暂时没有临床试验纳入分子标志物预测疗效,所以在脑膜瘤中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分子分型筛选脑膜瘤术后辅助放疗获益人群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会总结

共识修订组专家合影

最后,大会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钟平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他首先感谢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期待后期大家共同参与的脑膜瘤多中心研究数据,能够造福更多脑膜瘤患者!也再次感谢阔然基因为脑膜瘤分子诊疗专家共识发布会付出的努力工作!

]]>
/2023/02/17/huiyibaodaokuoranjiyinzhulinaomoliufenzizhenliaozhuanjiagongshi2022yingwenban-fabuhuichang/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