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依托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于更精确的肿瘤免疫和其他药物开发应用。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NGP在膀胱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肌样侵袭性膀胱癌(MIBC)每年会造成约20万人死亡。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的化疗。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无反应。

研究者利用免疫排斥的MIBC小鼠模型探究对ICIs无反应的分子机制。分析发现GC治疗后促进COX-2的表达,进而使抑制性免疫刺激损伤相关分子模式iDAMP(前列腺素E2, PEG2)的释放,阻碍DC成熟,使得肿瘤浸润的CD3+ T 、CD4+T、CD8+ T含量下降。利用COX- 2特异性抑制剂Celecoxib(Celex,抗炎药物)后可促进DC的成熟。进一步发现,iDAMP阻断与化疗协同作用,能够增强免疫检查点反应。联合GC+Celex+anti-PD1三种治疗方法可以显著诱导CD3+T细胞浸润上皮肿瘤细胞区进而重塑肿瘤微环境。

总之,该研究结果证明了化疗、ICIs以及靶向iDAMP(COX-2)的联合治疗可以将膀胱癌的肿瘤微环境由免疫排斥转化为T细胞高浸润,为提高MIBC患者对化疗免疫治疗反应提供了理论指导。

膀胱癌(BC)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在癌症治疗和患者预后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测序对B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了无监督聚类。除了常见的炎性成纤维细胞(iCAF) 和肌成纤维细胞(mCAF ) 外,还首次鉴定出一类高表达尿素转运子(SLC14A1)的成纤维细胞新亚群—irCAF(Interferon reguated CAF)。通过mIHC的Panel(CD45、COL1A1、cytokeratin 6、 SLC14A1、WNT5A )确定了 BC肿瘤组织中存在SLC14A1+ irCAFs这一亚群,约占基质成纤维细胞总数的3%-65%。后续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干扰素信号可以诱导这一亚群的分化,并通过分泌 WNT5A 活化肿瘤细胞 β-catenin 蛋白及其下游通路,从而增强肿瘤干性和介导化疗抵抗。

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恶性肿瘤成纤维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差异性,对于开发靶向成纤维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阔然基因已经布局了整套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平台,包括Kreep染色试剂盒、KR-HT5高通量荧光病理切片扫描系统和KRIAS医学病理影像分析软件,并开发了6款检测产品。

三大技术突破

依托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全景剖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杀伤性T细胞、耗竭性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三级淋巴结构和免疫检查点受体的浸润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1] Nat Commun. 2022 Mar 28;13(1):1487.

[2] Cancer Cell. 2022 Dec 12;40(12):1550-1565.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