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依托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于更精确的肿瘤免疫和其他药物开发应用。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NGP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由于HR 阳性、HER2 阴性乳腺癌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点,免疫疗法在该类亚型中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

新辅助 II 期 GIADA 试验是第一个专门针对 HR 阳性/HER2 阴性Luminal B 型乳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新辅助试验:以蒽环类为基础化疗,配合纳武利尤单抗和内分泌治疗,主要终点是病理完全缓解(pCR, 16.3%)。尽管未达到主要终点,但通过基因表达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表征肿瘤免疫微环境,发现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免疫细胞亚群与pCR显著相关,新辅助治疗改变了肿瘤免疫微环境。

该研究表明具有基础分子亚型和/或免疫激活状态的 Luminal B型乳腺癌可能对蒽环类药物和抗 PD-1 药物有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索。

在三阴性乳腺癌 (TNBC) 中,免疫联合化疗的机制尚不明确,且阻碍了目前转移性 TNBC 治疗方案的改进。

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测序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检查了22 名接受紫杉醇或其与抗 PD-L1 atezolizumab 联合治疗的晚期 TNBC 患者的免疫细胞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基线 CXCL13 + T 细胞与巨噬细胞的促炎特征有关,并且可以预测对联合治疗的有效反应。在有反应的患者中,淋巴组织诱导 (LTi) 细胞、滤泡 B (Bfoc) 细胞、CXCL13 +T 细胞和常规 1 型树突状细胞 (cDC1) 在联合治疗后协同增加,但在紫杉醇单药治疗后反而减少。

该研究强调了 CXCL13 + T 细胞在对抗 PD-L1 疗法的有效反应中的重要性,并表明通过紫杉醇方案减少它们可能会损害伴随 atezolizumab 治疗 TNBC 治疗的临床结果。

目前,阔然基因已经布局了整套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平台,包括Kreep染色试剂盒、KR-HT5高通量荧光病理切片扫描系统和KRIAS医学病理影像分析软件,并开发了6款检测产品。

三大技术突破

依托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全景剖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杀伤性T细胞、耗竭性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三级淋巴结构和免疫检查点受体的浸润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1] Clin Cancer Res.2022 Jan 15;28(2):308-317.

[2] Cancer Cell (2021), 39(12): 1578-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