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关于 admin

该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详情。
目前admin已创建了55篇文章.

脑膜瘤基因检测助力脑膜瘤患者临床诊疗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根据组织形态将脑膜瘤分为15种亚型。基于组织学的脑膜瘤分级系统难以精准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诊治带来一定的挑战。此外,一些脑膜瘤与颅内间叶性肿瘤形态类似,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标记物,鉴别诊断困难。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首次将分子特征纳入脑膜瘤分类,使脑膜瘤的诊断、分型及分级更加精确。今天,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葛荣主任医师分享一例诊断和分级困难的脑膜瘤病例,通过阔然基因脑膜瘤分子分型检测和融合基因检测项目对患者检测,辅助患者病理诊断,并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 病例概况 患者,男,41岁。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查头颅MRI提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脑膜瘤考虑(图1)。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送检组织灰白灰褐色一堆,大小4.5×4.5×0.6cm。组织学:瘤细胞形态一致,卵圆形,间质黏液变(图2)。免疫组化:Vimentin(+++)、EMA(小灶+)、PR(-)、Ki-67(+)5%、P53(-)、GFAP(-)、NSE(-)、Olig2(-)、CgA(-)、Syn(-)、S-100(-)、CD31(-)。病理诊断:(后颅窝肿瘤)脑膜瘤,WHO 1级。术后患者按照WHO 1级脑膜瘤随访。 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未见明显受限,周围可见脑组织水肿,范围约37mm*22mm*34mm,界尚清,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相应骨质增厚,相应小脑及脑干受压,第四脑室受压。 两年后,患者查头颅MRI提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术后,考虑脑膜瘤复发、侵袭可能(图3)。行颅底肿瘤切除,术中肿瘤广泛侵犯乳突骨皮质、硬膜及小脑,延颅底骨质侵犯至颈静脉孔及破裂孔,包绕颈内动脉,肿瘤灰红色,质地韧,血供极其丰富。 术后送检病理,灰白灰红碎组织一堆,总积3×3×1.5cm。组织学:纤维硬化性间质中见多量上皮样小圆细胞浸润,局部间质黏液变(图4),缺乏常见脑膜瘤的形态。免疫组化:MUC-4(弥漫+),CD99(+),Vimentin(+),Fli-1(+),EMA(小灶+),SSTR2(小灶+),PR(-),Desmin(-),CK(pan)(少量+),Syn(灶+),GATA-3(灶+),Ki-67(+3%),,H3K27Me3(+),INI-1(+),CAM5.2(-),PAX-8(-),SOX-10(-),S-100(-),CD31(-),CD34(-),CK5/6(-),GFAP(-),Olig2(-),Calponin(-),SMA(-),STAT6(-),SATB2(-),NKX2.2(-),CD138(-),Wilms Tumor(-)。病理诊断:考虑颅内软组织肿瘤,倾向1.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2.FET-CREB融合阳性的颅内间叶性肿瘤,建议做二代测序分子检测明确。 患者样本通过阔然基因脑膜瘤分子分型检测和融合基因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组织检测出22q缺失、1p、14q缺失(图3)和AP3S2-RWDD2B融合(尚未见文献报道);未检出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特异性FUS-CREB3L2融合和颅内间叶性肿瘤FET-CREB家族相关性融合。 根据分子检测结果,患者被确诊为脑膜瘤,分子分型是MC int-A型,同时检出1p/14q染色体缺失,与不良预后和复发风险增加相关,辅助临床解释为何该患者短期复发。 讨论 脑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大部分为良性,约20%病例具有侵袭性。组织学分型和分级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脑膜瘤的临床预后,因此第5版WHO分类将分子遗传学特征纳入脑膜瘤分类体系中。基于分子检测在脑膜瘤中的研究和应用,阔然基因开发了两款脑膜瘤套餐:脑膜瘤分型用药:针对脑膜瘤相关的基因和部分染色体进行检测,涵盖了脑膜瘤分子分型相关基因、脑肿瘤相关遗传相关基因以及潜在靶向用药相关基因。为脑膜瘤患者的分子分型、靶向用药、预后评估、遗传风险评估及脑胶质瘤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信息,辅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展示肿瘤突变图谱,促进临床科学研究。 脑膜瘤分子分型检测:利用杂交捕获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并运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与脑膜瘤分子分型高度相关的基因的外显子和部分启动子区域。检测信息不仅包括指南推荐与脑膜瘤预后相关基因的变异(点突变、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异)信息,同时还包括了部分染色体变异,为脑膜瘤患者的分子分型、靶向和化疗收益分析、预后评估及脑膜瘤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信息,辅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展示肿瘤突变图谱,促进临床科学研究和应用。 作者简介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神经专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宁波市卫生健康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宁波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宁波市抗癌协会委员长期从事病理学的医、教、研工作,擅长胶质瘤和脑膜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

2023-05-30T08:47:09+08:002023-04-17|新闻中心, 神外资讯|

【NGP每周资讯】 第23期

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依托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于更精确的肿瘤免疫和其他药物开发应用。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NGP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1 共表达CD39、CD103和PD-1的TILs在卵巢癌中的预后影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与大多数癌症的存活率密切相关,但是,驱动各癌种预后效应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亚群仍不明确,阻碍了更有效的免疫疗法的开发。 为了明确TIL亚群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HGSC)的预后影响,该研究通过高维流式细胞术、单细胞测序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评估了CD8+ TIL和CD4+ TIL共表达CD39、CD103 和 PD-1 及其组合的表型和预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CD39、CD103和PD-1的共表达将CD8+TIL和CD4+ TIL的亚群划分为高度活化/耗竭的表型;CD39+ CD103 + PD-1 +CD8+ TIL表现出降低的T细胞受体 (TCR)多样性并表达参与溶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基因,TIGIT在该亚群上的表达显著上调;CD39+ CD103 + PD-1 +CD4+ TIL表现出更高的TCR多样性和肿瘤驻留表型。与表达这些标志物的其他组合的TILs相比,三阳性TILs显示出更好的预后。 该研究表明,PD-1、CD39和TIGIT通路的联合拮抗可能是增强HGSC和相关恶性肿瘤中CD39+ CD103 + PD-1 +CD8+TIL活性的有效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2 mIHC发现TRMstem TILs是卵巢癌的新预后标志物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HGSOC) 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免疫治疗的临床响应不佳。尽管T细胞浸润与其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 但主动识别肿瘤抗原的TILs类型仍不明确。 最新研究发现,卵巢癌浸润性T细胞中肿瘤识别的标志主要局限于组织驻留记忆 (TRM) 细胞;通过对TRM细胞的单细胞RNA/TCR/ATAC测序发现,TRM样TILs有不同的表型和克隆型,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分化路线,只有13%干细胞样的TILs能分化成TRMstem细胞;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表征122例HGSOC肿瘤样本中TRMstem细胞的浸润情况,发现TRMstem细胞密度为代表的几个指标均能体现出与预后的相关性。 该研究为卵巢癌的免疫生物学提供了新见解,为改善对大多数卵巢癌患者无效的免疫疗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目前,阔然基因已经布局了整套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平台,包括Kreep染色试剂盒、KR-HT5高通量荧光病理切片扫描系统和KRIAS医学病理影像分析软件,并开发了6款检测产品。 依托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全景剖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杀伤性T细胞、耗竭性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三级淋巴结构和免疫检查点受体的浸润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1] Clin Cancer Res; 27(14)

2023-05-29T17:05:04+08:002023-04-13|新闻中心, 行业前沿|

阔然医疗亮相第十二届中国病理年会 | 携肿瘤微环境病理诊断整体解决方案强势吸睛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病理年会,于4月6日-9日在福州海峡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会议邀请了五湖四海的众多病理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经验分享,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300余名病理同行参会,共襄学术盛宴。阔然医疗受邀参加此次病理年会,展示了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在肿瘤微环境病理诊断的整体解决方案,获得众多病理专家的关注和肯定。 展会现场交流 产品推介会交流现场 在病理年会之际,阔然医疗主办了一场关于下一代病理技术(NGP)的产品推介会,吸引了众多病理专家、病理同道前来参与。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的李媛教授就现阶段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盘点,就现有单一生物标志物的蛋白检测讲述其局限性并对mIHC技术参与进转化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肯定与赞许。 随后由阔然医疗的市场部总监陈宗皓对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在肿瘤微环境的病理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介绍其产品价值与临床价值。提出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与多光谱成像及智能图像分析联合使用,是当今唯一的多靶点全景数字病理是病理学和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揭示了细胞组织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功能变化。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对生物标志物的空间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探究。更加精准地筛选靶向药适用人群,为生物标志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赋能病理医生对直接影响疗效的肿瘤微环境做出专业的病理诊断。 会议最后,由阔然医疗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卜令斌对本次大会做总结性发言,提出阔然医疗将持续深耕病理诊断的创新性技术领域,开拓中国个体化精准医疗的新未来,以造福更多中国患者。至此阔然医疗下一代病理技术产品推介会圆满结束。

2023-05-29T17:12:59+08:002023-04-13|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病理大咖谈】汪春年教授:肿瘤微环境检测有助于患者在伴随诊断中获益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是国内首家政府举办、独立设置、区域服务的病理诊断中心。2022年中心完成送检标本量61万余例,请您简单介绍下其中需开展肿瘤伴随诊断的患者比例及在伴随诊断中的获益情况?

2023-05-29T17:22:46+08:002023-04-06|新闻中心, 行业前沿|

【NGP每周资讯】 第22期

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依托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于更精确的肿瘤免疫和其他药物开发应用。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NGP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1 mIHC揭示Luminal B 型乳腺癌新辅助试验结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由于HR 阳性、HER2 阴性乳腺癌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点,免疫疗法在该类亚型中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 新辅助 II 期 GIADA 试验是第一个专门针对 HR 阳性/HER2 阴性Luminal B 型乳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新辅助试验:以蒽环类为基础化疗,配合纳武利尤单抗和内分泌治疗,主要终点是病理完全缓解(pCR, 16.3%)。尽管未达到主要终点,但通过基因表达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表征肿瘤免疫微环境,发现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免疫细胞亚群与pCR显著相关,新辅助治疗改变了肿瘤免疫微环境。 该研究表明具有基础分子亚型和/或免疫激活状态的 Luminal B型乳腺癌可能对蒽环类药物和抗 PD-1 药物有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索。 2 mIHC揭示与三阴性乳腺癌 PD-L1 阻断反应相关的关键免疫细胞亚群 在三阴性乳腺癌 (TNBC) 中,免疫联合化疗的机制尚不明确,且阻碍了目前转移性 TNBC 治疗方案的改进。 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测序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检查了22 名接受紫杉醇或其与抗 PD-L1 atezolizumab 联合治疗的晚期 TNBC 患者的免疫细胞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基线 CXCL13 + T 细胞与巨噬细胞的促炎特征有关,并且可以预测对联合治疗的有效反应。在有反应的患者中,淋巴组织诱导 (LTi) 细胞、滤泡 B (Bfoc) 细胞、CXCL13 +T 细胞和常规

2023-05-29T18:07:45+08:002023-04-06|新闻中心, 行业前沿|

驭精准 越未来 | 阔然医疗诚邀您拨冗莅临下一代病理技术产品推介会

1 病理行业分析:“爆”发理所当然 病理诊断行业是体外诊断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一。病理诊断是一种由病理医生通过观察临床样本(如手术切除、穿刺等获取的人体组织等)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颜色反应等情况作出诊断的方法。病理诊断是目前诊断准确性最高的一种诊断方式,通常作为绝大部分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最终诊断。病理诊断除诊断这一主要功能以外,还能指导临床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疗效等。 综合病理诊断行业的市场分析,加上国家政策助推升级,病理诊断市场未来有超500亿的市场规模,将极大的促进中国病理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精准医疗时代,更凸显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2 病理行业成IVD领域潜在蓝海,潜力方向何在? 我国的病理专家卞修武院士2022 年1 月在中华病理学杂志发布名为《下一代诊断病理学》的重要评述文章。指出传统诊断病理学正向下一代诊断病理学(NGDP)迈进,未来需要激发病理学科对创新活力,整合多组学技术,包括高通量测序、单细胞测序、转录组技术、多重(多色)蛋白原位标记测定技术等,共同推动临床医学的进步。同时还提出了病理诊断在未来的挑战:对直接影响疗效的肿瘤微环境缺乏诊断方案。 3 为什么要检测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时代,无数患者在免疫治疗的干预下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于免疫治疗的响应不理想。免疫治疗的最终效果起效主要发生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识别、杀伤),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逐渐了解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到它对免疫治疗的重要影响。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组成已被证实会影响机体对ICB的应答。TME 由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等构成(图 1),其中免疫应答相关成分又被称作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目前,TIME 中肿瘤细胞和/或免疫细胞表面重要生物标志物 PD-1/PD-L1 被认为与 ICB 应答有关,基于免疫组化的 PD-L1 检测是唯一获得 FDA 批准的用于 ICB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胃癌、肝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伴随诊断。除了 PD-L1,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 TIME 中免疫细胞及其表面其它重要生物标志物在指导患者药物选择和预后评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4 为什么要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微环境? 当前肿瘤诊断病理的重点正在快速从靶向治疗转移到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而免疫荧光只能实现 2-3 个指标的同时检测,免疫组化因连续切片无法明确蛋白间、细胞间的明确相关性,流式和基因的检测又缺失了原位的空间位置关系,均不能实现对肿瘤微环境的全景分析。 在肿瘤微环境的分析中,涉及的要素众多,关系复杂。阔然医疗的Kreep多重荧光免疫显色试剂盒基于酪酰胺信号放大技术 (TSA, 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解决了传统免疫染色一抗抗体来源冲突;KR-HT5组织切片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国产医疗器械独家技术——光谱成像和信号拆分技术解决了因多色荧光切片信号串色干扰、难以定量分析标准化等众多挑战。能够同时、高通量、稳定地检测组织,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多种标记物。 江苏阔然医疗专注布局多重荧光免疫组化(mIHC)平台,这一技术也被国内外定义为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在肿瘤领域,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可以进行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在一张组织切片上对7-9个生物标志物进行标记,定量评估细胞的表型和活性,全景刻画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细胞间的原位空间信息。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可大幅提高检测灵敏度,检测低丰度样品,实现对患者肿瘤免疫分型全面、客观地分析,基于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的肿瘤微环境检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更有可能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精准筛查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5 产品推介会会议邀请 “魅力福州,有福之州!”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病理年会即将在4月6日-9日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届时阔然医疗作为在国内首家布局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整体解决方案的生产制造企业也在年会期间将举办一场隆重的产品推介会。意向参会者请提前扫描会议邀请函下方二维码登记报名参会信息,阔然医疗敬请广大病理专家、行业同仁莅临指导!

2023-05-16T14:06:35+08:002023-03-31|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NGP每周资讯】 第21期

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依托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于更精确的肿瘤免疫和其他药物开发应用。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NGP在黑色素瘤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1 mIHC揭示ONCOS-102联合PD-1抑制剂对抗PD-1耐药晚期黑色素瘤微环境重塑作用 肿瘤内溶瘤病毒治疗或可通过触发肿瘤微环境的促炎重构来克服抗PD(L)-1的耐药性。 该研究初步探讨了ONCOS-102(表达GM-CSF的溶瘤腺病毒)联合PD-1单抗治疗抗PD-1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疗效。当ONCOS-102(表达GM-CSF的溶瘤腺病毒)被注射后,研究者发现疾病控制的患者中持续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和T细胞浸润,其在第9周持续存在,与临床获益相关,表明ONCOS-102能持续促进T细胞的浸润,特别是细胞毒性CD8+T细胞,进而促进患者的临床获益。 研究发现在对抗PD-1治疗耐药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ONCOS-102联合pembrolizumab治疗耐受性良好,使抗PD-1耐药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获得了客观缓解。未来对抗PD-1耐药黑色素瘤患者进行ONCOS-102联合检查点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是有必要的。 2 基于细胞外囊泡阻碍CD47信号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优势 CD47蛋白簇在各种恶性细胞上大量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功能。CD47高表达水平与癌症生存期差相关。 研究者为了开发安全有效的CD47阻断剂,设计了含有信号调节蛋白 α 的细胞外囊泡 (EV-SIRPα)。多重荧光免疫组化(mIHC)图像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局部注射EV-SIRPα显著增加了肿瘤中心(TC)和肿瘤边缘(TM)中CD8+ T细胞浸润,CD4+ T细胞在TC中的比例也有增加。负载阿霉素的EV-SIRPα治疗方法在代表性免疫学冷肿瘤模型B16F10中得到80%的完全缓解。 研究结果揭示了EV-SIRPα诱导的级联免疫反应,重塑了肿瘤免疫微环境,显著增强了活化T细胞的浸润,与EV-SIRPα在“冷肿瘤”中显示出的显著疗效,表明EV-SIRPα具有成为安全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的潜力。 目前,阔然基因已经布局了整套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平台,包括Kreep染色试剂盒、KR-HT5高通量荧光病理切片扫描系统和KRIAS医学病理影像分析软件,并开发了6款检测产品。 依托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全景剖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杀伤性T细胞、耗竭性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三级淋巴结构和免疫检查点受体的浸润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1] Clin Cancer Res.2022 Sep 16;CCR-22-2046. [2] J Control Release.2022 Oct 7;351:727-738.

2023-05-29T22:39:57+08:002023-03-31|新闻中心, 行业前沿|

精彩回顾| MRD 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为了总结和归纳MRD(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领域的临床研究、综合诊疗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新进展,推动精准医学在肺癌,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作用,助力新诊疗方案的推广,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MRD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3月19日在徐州阔然医学检验实验室阶梯会议室圆满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孔凤鸣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宋兵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王翔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欣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正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鑫教授、阔然生物医学经理胡进祥先生分别做主题演讲,会议同时邀请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张淼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汪舸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平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鲁铭教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刘家袁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魏鑫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栋庆教授、青岛市立医院肖永来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史一楠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龚龙波教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郭晶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谢志远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韩亮教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杜永亮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张有为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程传乐教授就MRD和NGP(下一代病理技术)新进展,展开多视角、多领域的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于今天会议涉及的主题之一“NGP”下一代代病理技术,沈波教授也结合日常的临床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提到了自己的团队正在开展mIHC的相关研究,最近成功染了9色指标,效果很好。 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内科的孔凤鸣教授也做出了精彩致辞。孔教授肯定了中国的精准诊疗比美国要高一个层次,但是目前国内精准诊疗公司较多,对于患者而言易造成选择困难,作为此次大会的组织方,阔然公司与其它公司差别及优势在哪里,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会议分享和讨论中好好了解,也希望借此次大会同大家一起学习MRD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知识。 接下来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杨欣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韩正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赵鑫教授,阔然生物的胡进祥经理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来自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杨欣教授,以《肺癌MRD介绍及临床研究进展》为题向大家做了第一场汇报。杨教授提到,肺癌相关专家共识明确了MRD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场景,陈述了两种常见的MRD检测策略的优劣势。在具体的临床研究中,评估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NADIM研究,发现ctDNA状态与PFS和OS显著相关;在患者术后阶段,MRD评估可助力发现早期肺癌的早期复发,比影像学提前预警复发;纵向的MRD动态监测根治术后复发风险表现更好。在晚期肺癌中,MRD监测同样可以指导晚期治疗,MRD监测能预测MET耐药后TKI联合治疗效果,PD-L1长期获益患者利用MRD预测最终复发风险预测。最后,对脑转移患者,脑脊液ctDNA能更好预测颅内PFS。 在学术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的张淼教授,表示MRD外科合作机会大,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环节,特别是新辅助pCR患者到底是否需要手术仍是临床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否可以基于ctDNA检测减少患者创伤,减少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需要这项技术后续的发展和充分临床验证来做出回答。 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汪舸教授,提到MRD动态检测来连续监测复发风险变化和病情变化,希望由目前2周MRD报告周期尽可能缩短为1周来为临床患者的术后治疗及时提供参考依据。 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刘平莉教授,肯定了MRD监测在提前预警复发方面的价值,再次强调新辅助和辅助过程中MRD检测的意义,局晚和晚期的化疗,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应用,都是MRD的重要应用场景。关于检测的时间点如何选取,需要公司同临床结合给出确定的推荐或标准。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胸外科的鲁铭教授,提到胸外科最关心手术“切的干不干净”,其次就是I期肺癌有一小部分还是会早期复发,如何识别这些患者提高生存是临床关切。其次,以临床中具体遇到案例来再次讨论pCR的问题:该患者新辅助放化疗达到pCR,最后还是实施了手术,病理上也显示切得很干净,那么是否可以利用MRD检测来评估pCR和手术必要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来自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的刘家袁教授,表示MRD对于手术术式确实展示出了应用潜力,比如早期MRD阳性患者是否增加淋巴结清扫,早期MRD阴性患者建议的检测时机等,这类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据给出解答。 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的韩正祥教授,带来了第二场汇报《MRD检测在肠癌中的应用》。韩教授明确提到MRD是种疾病状态,而ctDNA属于检测材料或工具。结直肠癌中MRD共识也提出相应的MRD的应用价值,MRD监测能比影像学提前4、5个月提示复发。MRD的个体化和固定化检测的这两种策略都有自己独特优势,但个体化检测只能分析已知突变,而固定panel可以发现新发或新克隆突变,且包含基因数量更多,个体化先进行组织WES测序则更特异。回到具体临床实践中,II期结直肠癌到底是否需要化疗,DYNAMIC等研究表明基于ctDNA指导患者辅助治疗可以在不增加复发风险的情况下减少化疗使用比例。II期肠癌还是有20%患者复发,对于辅助化疗如何在具体患者身上精确实施“加法”和“减法”,需要未来更多的数据支撑。 在学术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的魏鑫教授,提到外科上的共识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但实际是筛查敏感性不尽如人意,临床上R0切除患者是否痊愈,利用更灵敏的血液ctDNA检测是否能解决以上疑问。实际中患者存在高复发,原因是残留微小病灶,高灵敏ctDNA可以很好评估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以避免一部分患者化疗毒副作用伤害。其次,能否早期评估辅助治疗疗效来及时调整或转换治疗方案也是ctDNA检测需要发挥作用的临床场景。 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李栋庆教授,注意到术后辅助放疗的副作用,关心是否可以利用ctDNA检测来预测预后甚至指导,其次ctDNA检测流程的优化及更普惠的价格能更好在临床推广。 来自青岛市立医院的普外科的肖永来教授,肯定了MRD监测对于患者术后精确治疗的意义,从前两位嘉宾分享中了解到MRD监测价值,期待与阔然的进一步合作。 来自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的史一楠教授说道,基于前面嘉宾的分享了解到,新技术ctDNA MRD监测的出现重塑了大家对疾病肿瘤的进一步认识,早期、局晚期和晚期都有MRD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在肺肠癌等较领先的MRD研究的癌种,都发表了关键且重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成果,从大的癌种中建立好MRD检测的方法扩展应用至其它癌种,比如胰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生存期较短的癌症,能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赵鑫教授,做报告《NGP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进展和应用》,揭示了病理学的发展历程,NGP的定义、优势,以及技术(染色、成像、分析)上的创新。国内外的学者都推荐使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了肿瘤微环境(TME)的组成、定位和功能,并表示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s)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学术交流环节,来自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的龚龙波教授,表示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对外科非常重要,技术是否可靠直接决定了治疗的精准。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的郭晶教授表示,现在免疫治疗很火,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如何区分对免疫治疗敏感的人群,是重中之重。有了mIHC这个武器可以进一步筛选更精准的biomarker,然后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验证,筛选出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的谢志远教授表示,作为一个外科大夫,要勇于接受新概念,比如NGP。依靠现有手段和技术是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预后或者精准诊疗的,希望NGP技术的应用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明确的预后判断。 接下来,来自阔然生物医学部的胡进祥经理做报告《NGP+MRD产品技术特色介绍》,介绍了MRD目前的两种策略Tumor-informed和Tumor-naive,及其优劣势比较。经WES初检+200000×的MRD检测可以更早、更完整的捕获肿瘤ctDNA的信息。以mIHC技术为代表的NGP检测是未来诊疗的新方向,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临床场景,希望NGS+NGP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更加精准的筛选能从临床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人群。

2023-05-18T09:47:18+08:002023-03-24|新闻中心, 行业前沿|

【NGP每周资讯】 第20期

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依托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于更精确的肿瘤免疫和其他药物开发应用。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NGP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1 达沙替尼与PD-1阻断剂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达沙替尼是一种针对SRC家族激酶(SFK)和BCR/ABL激酶的多激酶抑制剂,作为单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显示出适度的临床疗效,但其在NSCLC中的联合免疫疗效仍不明确。 该研究表明,作为SFK的成员,YES1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最强预测因子,YES1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性Treg数量增加有关。两个临床相关的NSCLC小鼠模型研究表明,达沙替尼联合抗PD-1治疗产生协同活性,导致87%的肿瘤消退和免疫记忆的发展,当小鼠再次受到攻击时会阻碍肿瘤的生长。达沙替尼与抗PD-1的组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导致肿瘤消退。该效应伴随着肿瘤内Treg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达沙替尼引起的Treg转化和增殖受到抑制。 该研究为联合使用达沙替尼和PD-1阻断剂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临床前理论基础。 2 II期随机NEOSTAR试验: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 Ipilimumab和Nivolumab联合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疗效和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仍不清楚。 一项II期随机临床试验入组44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Nivolumab或者Ipilimumab、Nivolumab联合的新辅助治疗,评估主要病理反应 (MPR) ,并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对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与Nivolumab单药治疗相比,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的治疗导致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更低的肿瘤残留,更高的组织驻留记忆和效应记忆T细胞的浸润,并诱导更多的其他免疫细胞群的肿瘤浸润。 联合Ipilimumab和Nivolumab的新辅助治疗能够增强NSCLC患者的病理反应、肿瘤免疫浸润和免疫记忆,为可手术的NSCLC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目前,阔然基因已经布局了整套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平台,包括Kreep染色试剂盒、KR-HT5高通量荧光病理切片扫描系统和KRIAS医学病理影像分析软件,并开发了6款检测产品。 依托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全景剖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杀伤性T细胞、耗竭性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三级淋巴结构和免疫检查点受体的浸润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1] Cell. 2017 Jun 15;169(7):1342-1356.e16. [2] Hepatology. 2021;74(2):847-863

2023-05-16T16:29:08+08:002023-03-24|新闻中心, 行业前沿|

聚力同行 向阳而生 | 阔然医疗精彩亮相2023 EBC易贸生物产业大会

2023年3月17-19日,2023 EBC第八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暨易贸生物产业展览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阔然医疗受邀参会,携NGP(下一代病理技术)产品线亮相展台。 现场产品咨询、人群络绎不绝气氛热闹非凡。 精彩瞬间 现场直击 至此,为期两天的展会圆满落幕 感谢到访阔然医疗展位的新老朋友 我们将一如既往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也期待后续展会与您相遇 我们下次展会再会~

2023-05-16T00:08:11+08:002023-03-24|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