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依托下一代病理技术(NGP),即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于更精确的肿瘤免疫和其他药物开发应用。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NGP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三级淋巴结构 (TLS) 与许多癌症的良好预后相关。然而,TLS在肝内胆管癌(ICCA)中的预后价值和临床相关性仍不清楚。

研究人员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对不同解剖亚区的TLS进行量化,针对肿瘤内区域(T评分)和肿瘤周围区域(P评分)建立评分系统,并分析TLS与总生存期 (OS) 相关性。研究表明:T评分与良好的预后呈正相关,而高P评分代表较差的生存期;相较于肿瘤周围区域,肿瘤内TLS中的T滤泡辅助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显著增加;T和P的评分将ICCA分为4个免疫类别,具有不同TLS分布和预后,其中IV类(TLS主要分布在肿瘤内)患者复发风险最低。

该研究证明了TLS的空间排列和丰度与预后显著相关,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免疫分类来预测ICCA患者的生存率,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新途径。

EB病毒相关的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类特殊的ICC类型,6.6%的患者属于该类型,目前尚无针对其全面的组织学、肿瘤微环境和基因组特征描述。

本文利用多重免疫荧光免疫组化(mIHC),全外显子测序等技术,评估了303例非EB病毒相关和EB病毒相关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分子特征,发现EB病毒相关的LEL亚型CD20+ B细胞和CD8+ T细胞的密度和比例显著增加,OS和PFS显著延长;肿瘤微环境免疫型(TMIT) I (PDL1-Tumor+/CD8 -High)在EBV型ICC中明显高于非EBV型ICC;同时揭示了EBV型ICC具有不同的分子突变模式。

本研究针对EB病毒相关的ICC组织进行肿瘤微环境和分子层面的分析,发现相当比例属于TMIT 型,提示该亚型的患者是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潜在获益者。

目前,阔然基因已经布局了整套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平台,包括Kreep染色试剂盒、KR-HT5高通量荧光病理切片扫描系统和KRIAS医学病理影像分析软件,并开发了6款检测产品。

三大技术突破

依托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阔然基因推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景分析解决方案,全景剖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杀伤性T细胞、耗竭性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三级淋巴结构和免疫检查点受体的浸润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1] J Hepatol.2021 Nov 15;S0168-8278(21)02178-4.

[2] J Hepatol.2021 Apr;74(4):838-849.